跳至正文內容

基金界大佬專訪:「退休三寶」看法? 自己有没有買?

基金界大佬專訪:「退休三寶」看法? 自己有没有買?
單身退休理財

隨著社會人口老化,坊間近年越來越多關於「退休三寶」的推廣和討論,單身退休理財的方法應該是什麼呢?「退休三寶」指的是是年金、物業逆按揭、及保單逆按揭。我們訪問了在財金界打滾多年的Hubert (化名) 分享一下他對上述工具的看法。

年金領取期有別  終身年金至安心

「HKMC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 推出的強調是『終身』年金計劃。這與很多保險公司提供的年金計劃很不一樣:保險年金有些也是直至你死都月月有糧出,但也有些年金只保障至100 歲或120歲。」Hubert没有半句多餘的開場白:「我一定只會選擇終身年金,因為年金最大的beauty (優點)並不是今日儲蓄他朝出糧,而是提供了一種確定性,對沖了所謂的長壽風險,因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幾長命。」

「好多人購買年金時只著眼回報率、諗抵唔抵、早左死會唔會蝕、或者會比較其他不同回報率的投資產品。但正如我所說,終身年金的重點是對沖風險,說白了就是買份安心。回報率高的投資產品很多,但終身年金的作用是防守,它的進攻能力 (意指回報率)並非我的優先考量。」「HKMC 的背後還要是香港政府,而政府的破產風險肯定比商業運作的保險公司要小。」

「假如財務上的風險和回報是相稱的話,HKMC終身年金的回報率其實應該要比保險公司低才合理,因為風險更低。既然是要買份安心,風險較低理應價錢較貴。但偏偏HKMC 的年金仍有4% IRR (內部回報率) 保證,即使今日買聽日死都不用蝕,哪有不是買HKMC 的年金的道理? 」

逆按揭折現  時機是重點

對於物業逆按揭,Hubert 的看法則相對保守:「正常物業按揭是業主每個月俾錢銀行供樓,直至年期供斷層樓就屬於業主;逆按揭則倒轉,銀行每月俾錢業主,直至供斷層樓就屬於業主…  純投資角度而言,其實如果你對樓市看跌,物業逆按揭其實是一種賣樓方式。」「但物業逆按揭最tricky (難以預測) 的地方,也正是没有人知道自己甚麼時候死。我可以認為五年、三十年後樓價會比今日低,所以今天先做逆按揭;但如果我不知道幾時死,我就無法對物業價值有個看法。」

「保單逆按揭在這方面則有點不同,因為保單價值不似樓價會上會落,而是有清晰的保額反映價值。」Hubert認為保單逆按揭最適合留作應急才用,例如治病:「很少人在購買保單時已經打算留作逆按揭到退休後作為收入使用。即是說:如果本身已有足夠退休收入,已經不需要做保單逆按揭;如果本身退休收入不足,就應該申請長者生活津貼每月拎$4000拎到百年歸老,而保險在申請長者生活津貼中是可獲豁免審查的資產,正好可以留到應急時才用來套現。」想不到Hubert 對保障基層市民的長者生活津貼也有如此見解!

「兩款逆按揭真正賣的其實是『今朝有酒今朝醉』。」Hubert 話鋒一轉:「很多人做不做逆按揭的最大決定因素是想不想死後成為遺產留給後人。但如果我已經是最後一代,我有甚麼原因要留下遺產呢?」

單身退休理財:「退休三寶」已經足夠?

訪問中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 Hubert自己到底有没有買入「退休三寶」呢?

「我這輩子是一隻冇腳雀仔,所以我没有買樓哈哈哈。」Hubert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的鑽石王老五,孑然一身,卻又腰纏萬貫:「我的看法和巴菲特一樣:房地產交易的時間成本高昂,如果我幾十層樓咁買賣收租,豈不是每個單位都要negotiate (談判) 一份買賣合同和租約?所以我寧願投資股票證券也不買房地產。」

那麼年金呢?「我現在也没有買年金。但正如我所講,要買我只會買HKMC 的終身年金。」換言之將來會買?「投資是我直到我死的那天之前都會每日做的事情,而只要我續繼,我也自然不愁生活。」Hubert 頓了一頓:「除非,我没有死,但我也没有能力續繼操盤了,例如患上了腦退化。」「所以我的持久授權書第一條指示就指示受委人要用我資產的一半買入終身年金哈哈:我懂投資,但我的受委人可不懂靠投資保障我餘生有收入。」

原來除了對「退休三寶」有透切的理解,Hubert 還為自己安排了持久授權書。詳情可留意專訪的第二集:【平安三寶】專訪基金界大佬 「送給自己登六的大禮」。